现代健康报 > 健康科普
血透深静脉长期置管患者,如何正确进行自我护理?
2024-12-01
作者:吴洁琼
作者单位: 广西河池南丹桂北医院 547200

深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之一,分为临时置管及长期置管两种方式。使用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可以避免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但对于患者来说,长期的留置导管,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比如导管感染、出血、堵塞、脱落等。血透患者除了治疗时间能在医院做导管护理,其余时间均需要患者实施居家护理。那么,留置导管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好居家护理?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线”吧!

1.健康宣教

医生及护士在患者启用留置导管之初,应通过积极地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掌握居家自我护理的方法及留置导管的各项注意事项,并且帮助患者家属明确操作规范,讲解清楚留置导管患者居家护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相应问题以及关处理措施,并为患者家属发放相关宣传册叮嘱好患者及家属在出现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与医院联系。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情况   

卫生情况是造成导管感染的第一大因素,患者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导管周围皮肤不用手抓挠,经常更换内衣,保持置管处敷料及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导管皮肤出口和体外导管部分动静脉端口污染。如需要淋浴,将留置导管和皮肤出口处用防水敷料密封,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特别在洗脸洗头时避免将水流至导管皮肤出口处。股静脉置管要保持局部清洁,防止大小便污染置管处敷料。

日常评估

留置导管期间注意自我保护,不去或少去公共场所。患者及家属应随时观察导管皮肤出口处及敷料情况,观察导管皮肤出口处有无渗液、渗血、红肿热痛等,无菌敷料是否保持清洁干燥,如发生无菌敷料脱落或潮湿应及时更换。患者应学会每日自行检查导管固定是否牢固,观察皮肤外展导管的长度并做好记号,如发现导管有脱出现象,不可自行送回,应立即原位固定、及时就诊。如果患者置管周围皮肤出现感染情况,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

敷料的选择与更换频率

最常用的有透明膜敷料及纱布敷料。透明膜敷料能够持续观察导管出口处,并且与纱布敷料相比能够减少更换频次。对于刚刚术后的患者,或者是导管出口处渗出、出血的患者,以及天气炎热易出汗时,建议使用纱布敷料。经多项研究结论显示,敷料的选择并未影响导管感染的结果,所以,患者也可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敷料。一般使用纱布敷料,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如敷料潮湿、松散或者污染,应及时重新进行皮肤消毒并更换新敷料。应特别注意避免胶布过敏,在每次更换敷料的时候应注意更换固定胶布粘贴的位置,也可以对患者应用抗过敏的胶布。更换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操作时建议不讲话或戴口罩,使用合格的碘伏消毒液或者氯己定消毒液消毒,尽量不使用酒精消毒,因为酒精会使导管硬化变脆。

血液透析导管应专管专用,不宜另作他用,如静脉输液、输血、静脉采血等。若是在抢救时,血管条件无法满足穿刺需要,可临时启用透析专用导管,但是需要注意在使用之后要进行抗凝封管。

避免用力增加腹压,防止血液返流入导管而造成管内凝血堵塞。

日常应穿着较为宽松的衣裤,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者避免穿套头式衣服,最好着便于穿脱的开衫,穿脱衣服时动作轻柔,避免不慎将导管拔出,一旦导管脱出应立即局部按压止血,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不宜过多活动,不宜剧烈运动,股静脉留置导管侧不宜90o弯曲,防止导管折叠和扭曲。

血管通路的护理及自我护理尤为重要,如果有疑问应及时询问医生,健康、通畅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生仔的基本条件。保护好血管通路,延长其使用寿命,就是延长患者生命。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患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和认知血管通路的护理技术,重视血管通路的自我管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569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