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60岁李大爷主诉两周内间断性出现头晕头痛,加重两天,遂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脂代谢异常,常规服用降压药物,但血压控制不佳。其家庭医生开具颈动脉超声申请单,报告显示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疗的改革,在十九大会议的召开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疗迎来了新篇章。如何做好慢病管理、分级诊疗成为一个新课题,而在社区罹患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占据了大部分,许多老百姓因为头痛、头晕,亦或无症状的情况下前来就医,通过颈动脉超声查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伴有斑块后往往不知所措,更有甚者担忧过度,认为自己离脑梗死也不远了。
早在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说过:“人与动脉同寿”,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是动脉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到底何为颈动脉斑块呢?我们不妨来打个比方,自来水厂就好比人体心脏,自来水管就像分布在我们全身各处的血管。由于水质硬、管道氧化生锈、长时间冲刷杂质沉淀等原因导致水管内出现水垢。同样的,我们人体因为年龄、高血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血糖、高血压、凝血功能(血小板、纤维)异常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颈动脉斑块,其斑块内主要成分包括脂质、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含量及炎症因子。
那我们该如何提前知晓自己是否患有颈动脉斑块疾病呢?目前最简单、最经济、最安全、最实用的检查方法就是颈动脉超声检查,而且大部分人群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就诊。通过彩超可以检测出血管内斑块的好发区域,了解血管闭塞、狭窄程度以及大血管血流流速,判断斑块的稳定性,这样,我们的全科医生就可以根据报告结果对缺损情况进行临床用药治疗,亦或转诊上级医疗单位做进一步治疗。
脑梗死是当前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提升,这与动脉粥样硬
化有着密切联系, 其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分布以及超声回声变化是衡量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原理主要是不稳定斑块(即软斑块、溃疡斑)脱落形成血栓,随着血流阻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局部供血异常,就像我们田野里种植的水稻,如果缺少水分,那么水稻也随之枯死。而我们的脑组织一旦出现缺氧缺血,轻者出现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重者出现相应部位的偏瘫、偏身感觉异常、偏盲、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可见,颈动脉斑块往往可以提前预警脑梗死,但是我们的老百姓不必过于担忧、恐慌,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加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稳定斑块,甚至做到消除斑块。
哪些人容易受到斑块青睐?首先,据专家研究,男性50岁以后、女性绝经期后即使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也应该警惕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其次,罹患高血压(尤其是上脉压差大且收缩压高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凝状态、颈动脉狭窄、代谢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脂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定期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以及临床干预。
那么一旦出现颈动脉斑块后,具体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有效防治呢?
一、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些细节:
l 饮食:合理膳食、戒烟少酒、远离高脂,高糖食物,即少吃动物内脏、脑花、蛋黄、肥肉、油炸食品、糖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l 运动:控制体重、加强体育活动。
l 情绪:保持平稳的心态。
二、发现轻微症状如头痛、头晕要及时就医,及时帮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同时日常活动中,特别是转动颈部时动作要轻、缓,且不能幅度过大。
三、该吃药时就吃药,发生脑梗死后需要按时服用抗血小板治疗、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控制动脉硬化斑块的进展得以减轻或消失,并定期前往全科门诊随访复查斑块稳定性、肝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
此外,全科家庭医生应妥善管理病人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既往病史等,一旦发生脑梗死,家庭医生可以通过迅速查找医疗保障卡即可了解病史,评估病情,及时处理,合理分流,分级诊疗,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最大化得发挥三级联动急救网络,真正实现基层急救黄金4分钟的落实。
相信通过家庭医生的健康管理,颈动脉超声科的检查以及分级诊疗体系,脑梗死不再是可怕的疾病,让我们一起呵护我们的动脉!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