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健康报 > 健康科普
从手臂到生命的桥梁,PICC置管术揭秘
2025-07-08
作者:陈婷
作者单位: 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在医疗领域,一根从手臂静脉延伸至心脏附近的柔软导管,可能成为患者延续生命的“桥梁”。这种被称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已成为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输液等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将从技术原理、临床应用、操作流程及日常护理等方面,揭开PICC置管术的神秘面纱。

一、PICC:一根导管的诞生与使命

PICC是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以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其核心优势在于避免反复穿刺,减少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尤其适用于需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静脉营养支持或频繁采血的患者。

从手臂到生命的桥梁,PICC置管术揭秘(图1)

二、谁需要PICC?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易损伤外周血管,PICC可提供安全输注通道。

长期输液者:如静脉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超过1周的患者。

血管条件差者:外周静脉难以穿刺或维护困难的人群。

特殊群体: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家庭静脉治疗需求者。

 禁忌症

有未缓解的深静脉血栓史。

有置入上腔静脉滤器病史患者。

出血时间延长、血管移植(如动静脉瘘)的患者。

近期患侧乳腺切除术后上臂肿胀、乳腺癌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

 三、从穿刺到心脏:PICC置管全流程

术前准备

患者需进行血管评估(超声引导可提高成功率),测量置管长度(从穿刺点至第三肋间),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核心步骤

1. 穿刺与导丝置入: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静脉,送入导丝。

2. 扩皮与置鞘:沿导丝置入扩张器和导入鞘,建立通道。

3. 导管送入:通过导入鞘将导管送至预定位置,X线确认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4. 固定与维护:修剪导管,连接输液接头,无菌敷料固定。

从手臂到生命的桥梁,PICC置管术揭秘(图2)从手臂到生命的桥梁,PICC置管术揭秘(图3)从手臂到生命的桥梁,PICC置管术揭秘(图4)从手臂到生命的桥梁,PICC置管术揭秘(图5) 

技术创新:  

现代PICC技术结合了超声引导与改良塞丁格法(MST),即使血管细深的患者也能成功置管。我们医院PICC置管操作可由PICC专科护士在床旁实施,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便利。

四、带管生活:护理要点与禁忌

日常维护

定期维护:每7天需专业护理,包括消毒、冲管、更换敷料。

防水措施:淋浴时用保鲜膜包裹导管,避免盆浴或游泳。

功能锻炼:每日进行握拳、手腕旋转等柔和运动,预防血栓。

五大禁忌

1. 避免提重物(超过5斤)或剧烈运动(如举哑铃、打球)。

2. 禁止在置管侧测血压。

3. 穿衣时优先穿置管侧,脱衣时先脱健侧,防止导管牵拉。

4. 避免压迫导管(如侧卧时勿压置管手臂)。

5. 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五、PICC的“生命守护者”:专业护理团队

PICC的成功离不开多学科协作。重庆市人民医院目前分别在院本部和三院院区各设有一个静脉导管维护门诊,其静脉导管维护门诊分别由全院各科室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的、技术水平高的PICC专科护士坐诊,显著提升了患者体验。一名宫颈癌患者甚至“每周驱车20几公里”前往我院门诊,只为获得更专业的护理。

六、未来展望:更安全、更智能

随着材料科学与影像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耐高压、抗感染的导管,以及实时监测导管位置的智能系统。而护理模式的创新(如远程指导、家庭维护包)将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569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