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许多家长担忧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患病率约为0.43%-3.10%,意味着每100个孩子中,就可能有1-3个受性早熟困扰,那么性早熟究竟离孩子有多近?又有哪些生活细节可能成为诱因呢?
一、认识性早熟:异常的成长“加速键”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女孩在8-10岁开始出现乳房发育,12-13岁月经初潮;男孩在9-11岁睾丸开始增大,12-13岁出现变声、长胡须等第二性征,但如果女孩在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阴毛生长,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阴茎增粗等第二性征,或者女孩10岁前月经来潮,就可被诊断为性早熟。
性早熟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和部分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启动,导致性激素提前分泌;外周性性早熟多由肾上腺疾病、性腺肿瘤等原因,使性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引起;部分性性早熟则表现为单纯乳房早发育、阴毛早发育等,症状相对较轻,但也需密切观察。
二、暗藏风险的生活细节
(一)饮食因素:“营养过剩”的隐患
高糖高脂食物过量摄入:如今各类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甜品在孩子们的饮食中十分常见,这些高糖高脂食物不仅容易导致儿童肥胖,还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研究表明,肥胖儿童发生性早熟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3倍,当孩子摄入过多热量,体内脂肪细胞会分泌更多的瘦素,而瘦素水平升高可能刺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导致性早熟。
补品滥用: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长得更高、更聪明,会给孩子食用人参、蜂王浆、蛋白粉等补品,但这些补品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类激素物质,儿童的内分泌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长期食用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引发性早熟。
反季节蔬菜水果:反季节蔬菜水果的种植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调节剂虽然与人体激素不同,但部分结构相似的成分可能会对孩子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
(二)环境因素:看不见的“激素威胁”
塑料制品与化学污染: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释放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模拟或干扰人体激素的作用,影响内分泌系统。
灯光环境影响:现代生活中,孩子晚上睡觉时,房间内可能会开着小夜灯,或者电视、电子设备的指示灯一直亮着,长期暴露在这样的光环境下,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不仅能调节睡眠,还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抑制作用,褪黑素分泌减少,可能导致性腺提前发育,从而引发性早熟。
(三)生活习惯:不良作息的潜在危害
电子产品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已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不仅会损害视力,还可能接触到一些成人化的内容,如爱情、性相关的画面和情节,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刺激,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
运动量不足:如今许多孩子课余时间多被学习、兴趣班占据,户外活动时间大大减少,缺乏运动不仅会使孩子体质下降,还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调节,而运动量不足,加之饮食不节制,更容易导致肥胖,进而增加性早熟的可能性。
三、预防性早熟,从生活细节做起
了解了性早熟的诱因,家长们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帮助孩子预防,在饮食方面要保证孩子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食物;选择新鲜的当季蔬菜水果,减少反季节食品的摄入,环境方面尽量为孩子选择环保、安全的塑料制品,避免孩子接触劣质玩具;晚上睡觉时保持房间黑暗,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生活习惯上,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引导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
性早熟并非遥不可及,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可能成为它的“帮凶”,家长们要提高警惕,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从点滴生活做起,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守护孩子纯真的童年,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