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健康报 > 健康科普
老人多病共服多种药,如何避免“药吃多了反而伤身”?
2025-07-08
作者:吴晓康
作者单位: 满城区人民医院

引言: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不得不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但“药多未必好”,一旦服药种类过多、时间安排不当,或药物间相互作用未被重视,就可能带来严重副作用,甚至引发新的健康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用药,避免“药吃多了反而伤身”,成为老年人及其家属普遍关心的重要话题。本文将从用药管理、药物相互作用及医生指导等方面,提出实用策略,助力老年人安全、有效用药。

一、老年人多病共药的常见风险与误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普遍面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这导致他们常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来维持健康。然而,药物种类一多,使用不当的风险也随之上升。临床上,许多老年患者会因为自行叠加用药、频繁更换药物或对用药说明理解偏差,而产生诸如头晕、胃肠不适、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甚至引发严重的药源性疾病。

另一个被忽视的风险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等,本身就存在较高的相互反应可能。例如,一些降压药与利尿剂合用时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抗凝药与消炎镇痛药联用可能增加胃出血风险。由于不同科室的医生开具处方不一定会全面了解患者已有的用药情况,若缺乏药师干预和系统化的用药管理,极易出现药物“打架”的情况,使本来用于治疗的药反而成为新的健康隐患。

部分老年患者和家属还存在“多吃药效果才好”的观念误区,认为药物越多、剂量越大,治疗越有效。实际上,老年人由于代谢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减慢,如果盲目追求“多管齐下”,不但加重肝肾负担,还可能出现蓄积中毒。再加上老年人身体状况多变,一种药物可能在不同时间段产生不同反应,若缺乏专业指导,就可能忽略早期不良反应征兆。

二、安全合理用药的科学方法与实用建议

为了降低多病共药带来的风险,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应当注重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做到心中有数。建议家属或患者本人将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保健品等,按照名称、剂量、用法、时间详细记录成一份“用药清单”。每次就诊时将此清单出示给医生,以便于其了解药物全貌,避免重复开药或潜在的药物冲突。同时,应尽量在固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减少多个医生分别开药带来的信息割裂。此外,应定期随医生复查各项身体指标,适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防止长时间使用某些药物而产生耐药或副作用。

老年人用药还应结合科学的时间安排与服药方法,以提高药效和减少副反应。不同药物在服用时间上讲究较多,有的适合饭前服用以促进吸收,有的则应饭后服用以保护胃黏膜。部分药物还对服用顺序有要求,如钙片与铁剂之间应间隔服用。为了防止遗忘或误服,建议借助“智能药盒”或“提醒APP”等工具进行辅助管理。一些带有语音提醒功能的分格药盒,能按时间自动提示服药,非常适合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使用。

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年患者和家属必须树立“遵医嘱用药”的意识,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擅自停药。一旦出现用药不适,如头晕、恶心、皮疹、便秘等,应及时联系医生,而不是擅自停药或自行找替代品。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定期咨询药师,接受个性化的用药指导,特别是在开始新的药物治疗或更换药品品牌时,更应确保新旧药品间无相互作用或过敏风险。

结语:

老年人因疾病较多,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健康。科学合理用药是保障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用药清单、遵循医嘱、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借助辅助工具,以及提升对药物安全的认识,老年人及其家属可以有效避免“药吃多了反而伤身”的问题。安全用药不仅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也离不开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健康养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569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