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健康报 > 健康科普
尿频与精神疾病
2025-05-21
作者:赵贵淳
作者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

尿频是指患者总尿量正常,但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严重时甚至几分钟就要尿一次,每次尿量仅几毫升。正常成年人白天排尿次数约为4~6次,夜间排尿约0~2次。如果24小时排尿次数≥8次,夜间排尿次数≥2次,就可能属于尿频。

尿频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理因素:饮水过多,摄入大量液体,包括水、饮料等,会使尿量增多;寒冷刺激,寒冷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膀胱逼尿肌活跃;精神紧张,焦虑、恐惧、过度紧张等情绪可刺激膀胱,引起尿频,但夜间入睡后通常会消失。2.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细菌感染泌尿系统,导致膀胱炎症,刺激膀胱;膀胱疾病,如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会刺激膀胱,降低其储存尿液的能力;前列腺问题,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阻力增加,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少,从而出现尿频。3.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血糖升高时,肾脏会通过增加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导致尿量增多;尿崩症:由于体内抗利尿激素缺乏,导致大量稀释性尿液排出;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可能损伤控制膀胱的神经,导致膀胱功能障碍,出现尿频。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酒精、咖啡等,会增加尿液生成。 5.妇科因素:妊娠,怀孕期间,子宫增大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妇科炎症,如阴道炎、盆腔炎等,可能刺激膀胱,引起尿频。6.其他因素:便秘,长期便秘会使肠道内粪便堆积,压迫膀胱;盆底肌松弛,如分娩后,盆底肌松弛,膀胱位置改变,可能导致尿频。

以上内容在书上或网上很容易搜索到,其中生理因素里面提到了精神紧张,这个因素属于精神心理疾病里的焦虑症,焦虑是导致尿频最常见的精神心理因素,但是,精神心理疾病范围广泛,除了焦虑和精神紧张外,还有其他多种精神疾病会出现尿频表现。下面看几个例子来具体分析。

例1:患者,男性,58,记忆力减退有2年,工作能力下降,逐渐出现情绪不稳,发脾气,骂人。3个月前出现第二次脑出血,脑出血治疗稳定后逐渐出现疑心被害,语乱,称自己是肠胃科医生,称在这住院会被治死,问他原因时,称跟北大六院的医生一样,因为他在“第七医院”工作,总是“欺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所以那边的医生要用药害死自己。伴有尿频,反复去上厕所,白天也一样反复上厕所。患者诊断为器质性精神病、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陈旧性脑出血等。患者服用两种睡眠药和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效果不佳,逐渐增加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和丙戊酸镁用量后尿频症状逐渐改善。这个案例显示痴呆伴发的精神障碍出现的尿频主要与情绪不稳定和精神症状有关系,用焦虑不能很好解释清楚。

例2:患者,男性,84岁,癫痫史47年,长期服用丙戊酸钠控制癫痫。3年前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烦躁,发脾气,稍有不顺心时就和别人争吵,打儿子,睡眠差,间断睡眠,老是说不想活,感觉活着受罪,近一年两次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富马酸喹硫平,抗抑郁药盐酸舍曲林及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治疗,效果可。近两周病情波动,睡眠差,夜间起床到厨房找东西吃,几乎整晚不睡,夜尿频反复上厕所,白天困倦,话多,总讲述以前的事,穿衣服不知道反正。患者有冠心病、脑梗、前列腺术后史,长期服用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诊断.器质性心境障碍、继发性癫痫等。服用两种睡眠药情况下,患者仍夜尿频次多,多次起床,停盐酸舍曲林,改盐酸曲唑酮片抗抑郁治疗,同时加大抗精神病药物富马酸喹硫平片剂量。 患者夜眠改善,尿频好转。这个病例显示患者是癫痫及记忆力下降情况下出现的尿频症状,病人存在焦虑烦躁,单用睡眠药并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例3:患者,男性,69岁,自幼智力发育差,44年来疑心别人议论他,发脾气、行为冲动骂人,晚上唱歌、吹笛子,常无目的外出不回家,回家时捡破烂、垃圾。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等,近1周余病情加重,睡眠差,反复喊叫,患者白天和晚上会反复上厕所,多数没有大小便。治疗上在原来药物利培酮的基础上,合用另一种抗精神病药盐酸齐拉西酮并加量至120mg/日,尿频和喊叫症状明显减轻。这个病人的尿频可能是精神症状基础上出现的尿频,要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

上面的三个例子是老年认知障碍和大脑器质性改变或自幼智力发育障碍的病人出现尿频症状,可以推测尿频症状常见于先天和后天智力缺损的病人或者有大脑器质性病变的病人。下面看看无智力缺损的例子。

 这是一个正常人例子,男性62岁,5年来尿频、尿急,想起小便就马上要去厕所,一点都不能耽搁,否则就尿到裤子里,曾多次到综合医院泌尿科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且越来越严重,发展到听到水龙头流水声就想小便,而且非常急,曾服用很多中药汤剂无效。这对这种症状,给予抗抑郁药盐酸度洛西汀药物治疗,效果明显。

接下来是一个抑郁症例子,患者,女性,71岁,30年前因出版书籍问题生气,逐渐失眠、烦躁、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兴趣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不想活,治疗好转。中间复发两次均住院治疗缓解。4个月前因被人骗生气出现失眠、紧张、自责,总想自己做的错事,不想活,坐立不安,夜眠差,反复上厕所,尿频但每次尿不多。给予抗抑郁治疗及抗焦虑治疗,情绪改善后尿频消失。

上面的这两个案例与情绪有关,包括抑郁和或焦虑,通过抗抑郁治疗效果明显。

尿频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对尿频的精神因素仅仅认为是焦虑,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到,除紧张焦虑外,多种精神疾病能出现类似焦虑的尿频现象,现代科学还难以解释尿频的发生机制,可能焦虑引起尿频是因为膀胱对尿的充盈反射更灵敏或过强,导致尿意过强。认知障碍包括痴呆或精神发育迟滞出现的尿频发生机制膀胱的尿意上传到大脑,大脑作为司令部因为功能衰退,不能很好地过滤和筛选和处理下面上传来的信息,在睡眠障碍的情况下,尿意反射可能会信号放大出现尿频。而对于没有情绪问题的正常人出现尿频,很可能是神经传导过程中出现了信号放大。上面列举的这几种情形的尿频,都需要用药物治疗才能缓解症状,而且是西药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569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