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健康报 > 健康科普
失眠不用愁!中西医结合教你“睡个好觉”
2025-07-08
作者:马利
作者单位: 承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德县卫生监督所) 河北省 承德市 06740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10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也高达38.2%,辗转反侧的夜晚不仅让人身心疲惫,长期失眠更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等健康隐患,但别担心,中西医结合的智慧,能为你打开通往优质睡眠的大门。

一、追根溯源:失眠背后的“推手”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神经递质失衡首当其冲,当血清素、γ-氨基丁酸等助眠物质分泌减少,就像关闭了大脑的休眠开关;下丘脑生物钟紊乱也不容忽视,长期熬夜、跨时区旅行会打乱身体的昼夜节律;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等躯体疾病,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都是常见的失眠诱因。

中医则从整体观出发,将失眠归为“不寐”范畴,《黄帝内经》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不节导致的脾胃失调,会扰动心神;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证型,也会打破人体阴阳平衡。

二、中医智慧:千年传承的助眠妙法

1.中药调理,调和阴阳

经典方剂在失眠治疗中成效显著,肝郁化火型失眠常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心脾两虚者则适合归脾汤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对于心肾不交的患者,交泰丸交通心肾,能有效改善心烦失眠、潮热盗汗等症状,现代研究证实,酸枣仁中的酸枣仁皂苷、远志中的远志皂苷等成分,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2.经络调节,疏通气血

穴位按摩是简单易行的助眠手段,每晚睡前按揉神门穴、三阴交穴、涌泉穴,每个穴位3-5分钟,可宁心安神、引火归元,艾灸神阙、关元等穴位,借助艾草的温热之力,温通经络、调和阴阳,此外耳穴压豆通过刺激神门、心、肾等耳部反射区,也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3.情志疗法,调畅气机

中医强调“七情致病”,通过调节情绪改善睡眠,传统的“以情胜情法”,如悲胜怒、喜胜忧,可运用幽默、倾诉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冥想、八段锦等身心锻炼,能帮助放松身心,使气血通畅,达到“形神合一”的状态。

三、西医助力:现代科技的精准干预

1.药物治疗,快速治标

短期失眠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快速诱导睡眠,新型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副作用更小,尤其适合老年患者,此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能调节生物钟,适合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失眠。

2.认知行为疗法,治本之策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慢性失眠的一线方案,刺激控制疗法通过固定作息、避免床上使用电子设备等措施,重建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放松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正念呼吸,能有效缓解焦虑,降低大脑兴奋性。

3.物理治疗,安全无创

经颅磁刺激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失眠症状;光照疗法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调节生物钟,适合倒班工作者和季节性失眠患者;经颅直流电刺激则通过微弱电流刺激,增强大脑抑制功能促进睡眠。

四、中西医结合:1+1>2的协同效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优势显著,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既能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又能从整体上改善体质,例如,服用抗焦虑药物的同时配合疏肝解郁的中药,可加速症状缓解;在认知行为疗法过程中结合穴位按摩,能进一步放松身心,提高治疗效果,生活中遵循中医“子午觉”原则合理安排作息,配合西医推荐的睡眠环境优化,更能事半功倍。

五、日常养护:打造健康睡眠生态

改善失眠,生活习惯是关键,饮食上,可多食用小米、百合、莲子等助眠食物,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运动方面,选择太极拳、慢跑等有氧运动;睡前1小时放下手机,营造安静氛围,尝试泡脚、听轻音乐等放松方式。

失眠不是无解的难题,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干预,配合科学的生活方式,定能让你告别“数羊”困境,重获香甜美梦,如果失眠问题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拥抱健康睡眠。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569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