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CG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临床特点,伴或不伴有肾功能减退,该病有病程长、易复发、病变缓慢持续进展,如果控制不佳可能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给患者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为患者进行治疗,但是长期使用西药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增加感染风险、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反应等。中医则是突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法宝,强调的是“扶正祛邪”,主张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来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治疗效果,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减少疾病复发。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否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接下来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
一、西医治疗——精准干预,控制病情发展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西医主要结合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予以相关治疗,如下:
1.降压+降蛋白尿:可为患者使用ACEI/ARB类药物,如贝那普利、氯沙坦等,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并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
2.免疫调节:对于免疫介导的肾炎,可以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来对患者的异常免疫反应进行抑制。
3.对症支持:可以通过为患者纠正贫血(EPO治疗)、调节钙磷代谢(活性维生素D)等,来改善其整体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西医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有的患者对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反应不佳,或出现药物依赖;长期使用还可能增加感染、骨质疏松等风险;有的患者可能会难以完全阻断疾病进展,最终还是需要通过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健康。
二、中医治疗——整体调理,改善长期预后
中医角度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属于“水肿”“虚劳”“尿血”等范畴,其形成多与脾肾亏虚、湿热瘀阻相关,主张为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常用方法如下:
1.中药内服
脾肾气虚型:患者表现为乏力、浮肿、蛋白尿等症状,可以使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加减来治疗。
湿热瘀阻型:患者会有尿黄、舌苔厚腻等表现,可以使用四妙散合桃红四物汤进行加减治疗。
气阴两虚型:患者会有口干、腰酸等表现,可以采用生脉饮合二至丸进行加减治疗。
脾肾阳虚型:面白无华,畏寒肢冷,腰腹下肢明显浮肿,小便短少不利,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治疗。
2.外治疗法
针灸:为患者选取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可起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药熏洗、贴敷:有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
3.生活方式干预
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同时注意情志调节,以免忧思焦虑等致脏腑功能失调加重病情。
三、中西医结合的协同增效,实现1+1>2!
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起到互补协同、增效减毒的作用:
1.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
使用黄芪、冬虫夏草等中药,可以增强免疫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使用雷公藤多苷等中药提取物,可替代部分的免疫抑制剂,有助于减轻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2.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恶化
通过西医来抑制免疫反应,保护肾脏功能。通过中医来调理脏腑阴阳失衡,可以同时实现近期、远期的治疗,能够现在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过程,单一疗法通常很难兼顾疗效与安全性;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通过优势互补、调节体质、增效减毒来达到保护肾功能、控制蛋白尿、防治并发症的目的,进而实现“1+1>2”的效果。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