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健康报 > 健康科普
守护银发安全:慢性病老人跌倒预防与安全管理全攻略
2025-07-08
作者:唐见影
作者单位: 文安县医院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慢性病已成为困扰老年群体的主要健康问题。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超过75%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而对于这些慢性病老人来说,跌倒已成为威胁其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隐形杀手”。跌倒是导致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等慢性病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平衡能力减弱、药物副作用等因素,跌倒风险更是显著增加。因此,做好慢性病老人的跌倒预防与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慢性病老人为何易跌倒?

1. 疾病因素

• 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老人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肢体僵硬、震颤,行走时步伐不稳,容易失去平衡;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则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导致行走困难,增加跌倒风险。

•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突然起身时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眼前发黑,进而引发跌倒。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也会影响心脏的供血功能,使老人在活动时感到乏力、头晕,增加跌倒的可能性。

•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感觉减退,对地面的感知不灵敏;还可能因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增加跌倒风险。

2. 药物因素

许多治疗慢性病的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影响老人的身体机能和意识状态。例如,降压药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安眠药、镇静剂会引起头晕、嗜睡;降糖药可能引发低血糖,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老人跌倒的几率。

3.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肌肉力量减弱、关节灵活性下降、视力和听力减退等,这些生理变化都会影响老人的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使其更容易跌倒。

二、居家环境改造:打造安全港湾

1. 地面防滑处理

卫生间、厨房等容易潮湿的区域,应铺设防滑地砖或防滑垫;定期清理地面杂物和水渍,保持地面干燥整洁。在浴室安装扶手,方便老人起身和行走;马桶旁也可安装扶手,便于老人坐下和站起。

2. 消除障碍物

家中的电线、绳索等应整理好,避免绊倒老人;家具摆放要整齐,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门槛、台阶处可设置明显的标识或进行坡度改造,方便老人通行。

3. 改善照明条件

室内光线要充足,尤其是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区域,可安装感应灯或壁灯;夜间睡觉时,可在床边放置小夜灯,方便老人夜间起床活动。

三、日常生活细节:从点滴预防跌倒

1. 合理用药

严格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了解所服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生。服药后尽量休息一段时间,避免立即活动。

2. 适度运动

鼓励老人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运动时要选择安全的场地,穿着合适的运动鞋,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3. 正确穿着

为老人选择舒适、合脚、防滑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高跟鞋;衣裤要宽松、合身,避免过长或过紧,以免影响行走。

4. 起身与行走

老人起身时要做到“三个半分钟”,即醒来后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双腿下垂在床边坐半分钟,最后再站起来活动。行走时要放慢速度,注意力集中,避免边走边做其他事情。

四、紧急应对措施:降低跌倒伤害

如果老人不慎跌倒,不要急于扶起,应先观察老人的意识、呼吸、有无外伤等情况。如果老人意识清醒,无明显外伤,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缓慢将老人扶起;如果老人意识不清、出现呕吐,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若怀疑老人有骨折等严重损伤,不要随意搬动,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救援。慢性病老人的跌倒预防与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通过了解跌倒的原因,做好居家环境改造,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掌握紧急应对措施,我们可以为慢性病老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让他们远离跌倒风险,安享幸福晚年。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用爱与关怀守护每一位老人的健康与安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569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