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健康报 > 健康科普
老年人血糖忽高忽低,背后的内分泌 “隐形杀手” 如何破解?
2025-07-08
作者:刘丹丹
作者单位: 邯郸市第一医院

 对于步入老年阶段的人群而言,血糖如同情绪多变的 “孩子”,忽高忽低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不稳定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更暗藏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健康风险。而在这血糖波动的背后,内分泌系统中那些 “隐形杀手” 在悄然作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老年人血糖如此不稳定?又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一、血糖波动:老年人健康的 “隐形炸弹”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在神经、内分泌和肝脏等多个系统的精密调控下,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空腹血糖通常维持在 3.9 - 6.1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不超过 7.8mmol/L 。然而,老年人的血糖却常常突破这一 “安全线”,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血糖过高时,会引发口渴、多尿、乏力等症状,长期高血糖还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血糖过低则可能出现心慌、手抖、出汗、头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昏迷,危及生命。

二、内分泌 “隐形杀手” 大揭秘

(一)胰岛素分泌异常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 β 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且分泌模式发生改变。原本在进食后,胰岛素会快速大量分泌以降低餐后血糖,但老年人的胰岛 β 细胞反应迟缓,胰岛素分泌延迟,导致餐后血糖迅速升高;而在餐后数小时,胰岛素又出现异常的高峰分泌,引发低血糖。

(二)升糖激素失衡

除了胰岛素,人体内还有多种升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它们与胰岛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平衡。在老年人群体中,这些升糖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功能也会出现紊乱。例如,当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应及时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回升,但老年人的升糖激素反应可能不足,无法及时纠正低血糖;而在一些应激状态下,如感染、手术、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过度分泌,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

(三)甲状腺功能变化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着重要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会干扰血糖代谢。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身体代谢加快,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同时肝糖原分解加速,导致血糖升高;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身体代谢减慢,胰岛素的降解速度也随之减缓,使得胰岛素作用时间延长,容易引发低血糖。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高,这也是导致血糖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破解内分泌 “隐形杀手” 的策略

(一)科学饮食:稳定血糖的基石

合理的饮食结构是控制血糖波动的关键。老年人应遵循 “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的原则,主食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如燕麦、糙米、红豆、红薯等,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可避免餐后血糖快速上升;增加蔬菜的摄入,尤其是绿叶蔬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热量低且有助于控制血糖;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同时,要严格控制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食用糕点、糖果等甜食。此外,合理分配三餐热量,一般早餐占 30%、午餐占 40%、晚餐占 30%,也可根据个人情况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二)适度运动:增强血糖调节能力

运动是改善血糖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有效方式。老年人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餐后 1 - 2 小时,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但要避免在空腹或血糖过低时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同时做好热身和放松活动,避免运动损伤。

(三)规范用药:精准调节内分泌

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的老年人,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至关重要。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要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用或注射,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了解所服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磺脲类降糖药可能会引发低血糖,双胍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四)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睡前血糖等,必要时还可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全面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同时,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它能反映近 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除了血糖监测,还应关注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的异常。建议老年人每 3 - 6 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五)心理调节:保持内分泌稳定

情绪对内分泌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波动。老年人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此外,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内分泌系统的稳定。

老年人血糖忽高忽低背后的内分泌问题错综复杂,需要我们从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和心理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才能有效破解这些 “隐形杀手” 的威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干预,老年人不仅能够稳定血糖,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现代健康报”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5699962